登录35斗
BV开放日记录:用卫星看农田,用机器替代人,生鲜供应链正在经历“从农田到餐桌”的创新
近期,BV百度风投联合35斗(微信号:vcearth)一起举办了“生鲜供应链的未来”开放日,邀请了智慧农业、生鲜零售、生鲜电商、物流仓储等方面的诸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讨论生鲜供应链的未来。
本次开放日由麦飞科技CEO宫华泽和邦马特CEO黄阳发表演讲,“智慧农业的中国未来”圆桌参与嘉宾包括来自麦飞科技、中化农业、佳沃、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们,“渠道变革下的供应链升级趋势”圆桌有来自包括邦马特、好东西、食享会、海之猫的创始人共同讨论。
随着消费升级,人们追求更新鲜、更高品质的食物,生鲜品类受到欢迎,生鲜消费的重点在于供应链。生鲜供应链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数次的迭代演变,从上游的产地原材料,到中间的冷链运输智能仓储,再到终端消费市场的各种售卖模式,都有不同程度的革新。
但生鲜供应链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行业链条长、流通环节多、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基础设施落后、损耗率高、品控难度大等,不仅影响了生鲜流通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每个人的餐桌。
“从农田到餐桌的创新”,近年,我们看到很多创新公司瞄准生鲜流通的痛点,建立全新的流通模式,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新鲜、价格适宜的瓜果蔬菜。
具体来看,生鲜流通行业的变化是全产业链、全周期的,比如通过“智慧农业”设施和软件已经可以做到动物、植物生产过程监测,及时干预,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进入流通环节之后,又有智能分拣、智能前置仓、智能配送、智能零售的逐级优化等创新,新技术、新模式正在重塑生鲜供应链。
本文据嘉宾分享整理。
麦飞科技CEO宫华泽:聚焦视觉光谱技术,做智慧农业大数据服务商
麦飞科技是一家拥有国际化技术背景、互联网基因、专注于智慧农业领域的AI大数据公司,也是BV的被投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当时正值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应用”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实施手段。随后几年,国家对农业持续支持、投入精力,为致力于数字领域的麦飞科技发展推波助澜。
说到数字农业,就必须拆解一下数据的来源。数字农业中的数据包括:空间数据、气象数据、农田物联网数据、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农情背景数据等。数据被采集后将会借助信息挖掘、人工智能的技术与算法,自动生成病虫害监测图和施药处方图等一系列的数据标准化产品,处方图能够被后方农机所读取,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
中国的农产品由于农药化肥过量而价值低廉,同时也易引发食品健康危机,外加全国农业正处于转型阶段,还会面临农药价格提高、种植利润极低、劳动力流失等问题。此外,全国的耕地数量、乡村人口、农业机械化程度在近几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在这个农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崛起为农业行业技术带来了转折点,除了遥感监控为智慧农业赋能,智能农机平台也日趋成熟。
农业种植过程中,麦飞科技以“AI+视觉光谱”的模式来获取农业大数据,通过“精准施药、追肥”等方式,提高了种植的生产效率,也进一步提升了整个农业的管理水平。
精准施药技术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利用视觉光谱算法,综合应用各波段进行光谱病虫害监测,这是非接触远程监测,高效且低成本,获取信息又多样化;其次是“麦视监测”,利用智能农机在农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而减少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随时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接下来是利用数据网络准确、及时、高效地获取农业数据,这是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分析预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农业信息分析预警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的关键;第三是利用大数据平台收集海量农业信息并在云端创建和分析,使种植者种田从过去靠天吃饭向科学管理转变。
麦飞科技数据采集的维度非常高,例如太阳光打到农作物当中反射的光谱能量、土壤数据、种植行为数据、气候数据等均可以采集到,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求及情绪信息。而这背后依赖的就是麦飞科技的视觉光谱智能监测,从而实现对农作物生理状态的智能感知。
未来麦飞主要的定位仍是在整个基础大数据中发挥最大的价值,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搭建数据采集平台。麦飞科技希望能够靠数据反哺整个种植过程,让整个种植过程更加具有确定性。
邦马特创始人黄阳:智能技术实现前置仓减员增效
邦马特科技是智能橱窗开创者,是一家专业提供智能零售终端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用技术为零售赋能,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无人零售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便利的智能零售服务。
前置仓作为国内新零售的仓配模式,比传统的直接配送更具优势,因此邦马特科技便将视线投入该行业。但现下的前置仓状况并不完全乐观,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成本高、风险高、坪效低、人效低、柔性差、推广差。
前置仓的生命周期可以其分为六个阶段。首先是规划,这一阶段需要对业务特点和需求进行分析,同时要设计前置仓画像、区域、覆盖范围、密度等,这个阶段最大的问题是规划赶不上变化,由此可能发生工作无法进行或前期准备白费等情况。
第二是选址,此刻会面临房型不理想、友商竞争、效率低、缺资质等问题;第三是签约,这一阶段可能会因高昂租金和房东产生矛盾,同时也收到苛刻死板条款的束缚;下一步是建设,此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且成本高;第五步就是开始运营,除了要承受高昂的人员成本和货品损耗,还要承担意外风险;最后一个周期便是关停,此时难免产生纠纷,耗时耗力。
综上,邦马特提出“无人微仓设计”理念,希望能降低人力成本、灵活内部建造结构、处理高峰期爆仓等问题。
产品的最终目标共有八个,其中五个已经实现,分别是:商品出库全流程无人化;并发处理高峰期订单;实现缺品/异常商品的回收存货;仓库货架陈列与商品的布局分配可视化;远程管理、智能监控仓库的每一个IOT设备。另外三个有待实现的目标是:仓库数据分析模型,优化运营效率;建立自动化补货机制,最大化实现无人补货;最大化实现补货、上货的无人操作。
相比于以往业务场景的要求,无人微仓从订单出货时间到等待时间都大大缩短,并且允许多人同时扫码开门取货。为了实现无人微仓顺利运作,邦马特配置了一系列高质高效的硬件设备,包括捡货机器人及货架、集单交接、墙体库板。其中,XY轴捡货机器人的X轴采用天地轨方式,小车的XY运动采用闭环控制技术,并且可以自动学习记忆货道位置XY值,实现一次取多件商品、货仓翻转方式交接商品。无人微仓核心策略主要是二级调度和退单。未来,无人微仓设计成熟以后,甚至可以延展出其他应用,例如将微仓和店面相结合。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