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百强嘉宾观点】凯盛浩丰马铁民:用标准化和数字化,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孙丹 2023-12-19 08:47

近日,中原农谷·2023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大会在河南新乡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吸引了超过1000名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参与,汇聚了农业产业创投领域新势力,推动构建产业创投新生态。

 

凯盛浩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铁民出席活动,并作《用标准化和数字化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主旨演讲,本文根据相关分享整理。

 

1.JPG 

2.JPG

 

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部设在山东省青岛市,是央企中国建材凯盛科技集团下属成员公司。我们公司主要聚焦智慧玻璃温室、农业大脑、品牌三大战略,是一家输出智慧设施农业设计、建设及运营服务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天借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凯盛浩丰的发展成果与体会。

 

 

一、标准化生产赢得市场份额

 

一片生菜叶也有创业机会。

 

2002年到2006年公司成立之初,我们就只种生菜。2023年,公司成为中国出口生菜量第一的企业,共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并用国际标准生菜赢得国际快餐客户的广泛认可。

 

生菜对供应链的要求极高,但公司成功实现了生菜的周年供应,我们是如何解决客户痛点的呢?

 

从选品开始,推行生产计划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标准化、组织化、设施化、信息化,凯盛浩丰建立了从种子到餐桌全程控制的绿色产业链,使每一颗蔬菜从形状、间距、重量到成熟度都有着精准的数据。

 

2006年,公司建立起了生菜周年供应产业链。按照工业化思维,把全年分成52个周,用52个批次、52种标准化生产工艺进行种植和采收。并在185个关键控制点上做到标准化和统一化,不断地在差异中找到量化的执行过程,从中提炼核心方法。

 

我想,农业的标准化也就是意味着全程可控、可量化、可追溯,以工业化思维提升农业效率,解决当下的效率、品质和市场问题。


 

二、数字化升级满足消费需求

 

近几年都在谈消费升级。实际上,从生鲜角度来看,升级也代表着消费者逐渐趋向于理性化。从吃饱到吃好,现在的消费者慢慢能识别到产品的核心价值,需求也更加的多元化。

 

当前,数字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以80后和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消费主力,更关注消费体验、消费渠道多样。随着线上消费需求增加,数字技术这将些消费数据反馈到生产端,也更能帮助管理者明确生产作物种类、把控生产成本、预计种植利润等,实现精准经营。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的深度结合之下,2013年,我们在山东建了第一个实验温室,2015年开始进行智慧玻璃温室的大规模建设运营,陆续在十余省建成总面积3000余亩的智慧玻璃温室基地,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慧玻璃温室运营商。

 

智慧玻璃温室属于现代设施农业范畴。我们的单个温室使用423个温、光、水、气、肥的传感器,1165个控制器,每天记录万条以上的农事记录;可以对从定植到采收的全过程环境及农事进行数字化管控。从作物、采摘、包装、加工到售卖至顾客手中,基本上实现了全环节的数据可溯源。

 

同时,我们正在做农业大脑,这也是山东省第三批省级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农业大脑可以垂直指导果蔬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作业流程,在此体系下,公司实现了“数字技术+农业技术+操作流程”的推广应用,让普通农民拥有专家能力,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让数据成为新农资。

 

数字技术赋能生产端,也在持续助力消费端升级。

 

继2008年公司创立“绿行者”蔬果品牌以来,2022年12月,我们新创立“一颗大™”高素质蔬菜品牌,面向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客户城市供应。2023年,集团总体销量约30000吨,其中电商渠道销售约占比40%,“一颗大™”的复购率最高达到了100%。


 

三、全产业链运营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我看来,经营是农业里面最重要的环节,传统农业常常是小规模、家庭式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简单过程,非常难以承载技术的更新和人才的成长。

 

以智慧玻璃温室、智慧农业大脑和品牌为聚焦,我们致力于打通从育种、种苗、种植,到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的整个信息链和价值链,让农业全产业链的组织协同和运营更加高效。


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强国是一个宏大目标。我们公司也将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从2023年出发,以十年的智慧温室探索经验为基础,探索出符合中国特色智慧设施农业解决方案。

 

在2023-2025的规模建设期,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智慧玻璃温室建设运营地域范围,探索更加高效、可持续的智慧温室模式,努力做出更适合中国的设施农业。力争在2030年公司建造、运营温室1000个,辐射“一带一路”国家,通过数据的积累,根据不同地域进行优化,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为设施农业赋能,成为现代设施农业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