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麦飞科技宫华泽:种植端的数字化渗透,让未来农业简单、确定、可计算

作者:李秦 2020-01-06 17:22

作为农业大数据领域的头部企业,麦飞科技2018年以湖北、辽宁、江苏、安徽为中心的精准科学施药服务面积超过200万亩农田,2019年营收预计突破一个亿。同时,麦飞科技也备受资本青睐,于2018年3月和2019年3月连续完成两轮融资,融资总规模超亿元人民币。


从3年前在设备间里草创,到如今执行业牛耳,麦飞科技的急速成长让人好奇。近期,麦飞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宫华泽以“从数字农业技术矩阵输出的农产品‘未来账本’”为主题发表了演讲,分享了他对数字技术及未来农业的看法。


微信图片_20200114211003_副本.jpg


本文根据速记整理,嘉宾的精彩观点包括:


1. 如何能够更好地整合多元数据,转化成为农业的真正生产能力,这是我们目前阶段针对上游种植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2.大国小农如何变成大国大农?必须通过技术的渗透或者新模式的提出,才能够实现转变,尤其是在当前人口流动剧烈的时期。

3.国家的政策铺垫、技术成熟程度以及市场化需求都已经聚焦到一个关键点,即农业种植的上游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颠覆,这个窗口期现在已经打开了。

4.种植端的数字化渗透是农业的未来,但我国是非常典型的原住民农业,这意味着我国农业不仅仅依赖于种植的基础性水平,还与本地化特征息息相关。

5.仅仅对前端种植进行科学化改造远远不够,还需要上游端的种植者真正有科学化的意识和需求,最终才能实现整个价值链条的重塑。


新农时代,发现数据的价值


在原始社会阶段不存在“农业”这个词汇,大多数人都在追逐自然条件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基本上只有在农产区,土地的价值或气候的价值才能够给予生存更多支撑,那是真正靠天吃饭的时代。


农耕时代,很多宗族、流牧人群开始有意识地保留基础性的生产资料,把耕种工具进行升级迭代。这一时期,人们并没有完全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完全是靠经验的堆叠形成相对经验化、科学化的种植。

 

进入到现代社会,人类开始有另外一个需求,怎么更好地解读自然界给我们的信息,怎么控制这些信息,甚至有没有可能进行一些改造?这时出现了很多农机设备,农业机械化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我们开始能够合理利用土地,甚至额外添加缺少的元素,促使农业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里产出最大的价值。

 

现在这个时期被称为“新农时代”,如何与旧农时代进行切分呢?因为开始利用的工具更多了,天上飞的卫星、地面用的传感器,甚至更多的气象数据源源不断涌入进来。这个时候我们发现农业相关数据源变得非常多元,多元到时间的分辨率、空间的识别分辨率都是不一样的,这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能够用更好的方法整合多元数据,转化成为农业真正的生产能力,这是我们目前阶段针对上游种植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技术渗透:从“大国小农”到“大国大农”


中国是非常典型的大国小农,大国代表农业土地面积较大,有着近20多亿亩的耕地面积,小农生产方式主要指所有农村人口或者农业工作者的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我们常说“一亩三分地”,小农经济下的粗放型经营是当下的农业现状,这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基础的多样化,而且这种多样化还和本地的耕作情况甚至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大国小农如何变成大国大农?必须通过技术的渗透或者新模式的提出,才能够实现转变,尤其是在当前人口流动剧烈的时期。

 

当前,我国的现状是地多人少、劳动力流失严重,这和“一亩三分地”的情况不太一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数据阐释:每年我国有3亿多人口不断往返于乡村和城市之间,他们属于农村人口,但完全在城市创造价值。我们在城市享受到的消费升级,包括物流配送、外卖行业,实际上都是由这一类农村人口给我们带来的。

 

相对来说,以耕地为生的人口数量在急剧减少。1960-2018年,乡村人口比例不断走低,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19年时间里基本减少了24%的乡村人口。在我们服务的所有业务区,发现的最明显的转变是,在一些传统农业基础非常好的地区,管理农场的经营者以妇女为主,这是农村场景之下形成基础生产能力的人群,而家里的壮年男性基本都在城市务工。

 

这给我们带来一个思考,即在我国人口不断攀升,但增速大幅度下降,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城市人口对于食品健康以及饮食体验的需求,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跳跃式发展。

 

面对人与地急剧矛盾的现状,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以“质量兴农”为主题,着重明确加快数字农业体系建设。国家的政策铺垫、技术成熟程度以及市场化需求都已经聚焦到一个关键点,即农业种植的上游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颠覆,这个窗口期现在已经打开了。


未来农业:种植端的数字化渗透


种植端的数字化渗透是农业的未来,但我国是非常典型的原住民农业,这意味着我国农业不仅仅依赖于种植的基础性水平,还与本地化特征息息相关,很多农业种植都有着非常鲜明的本地属性。

 

农业的耕种行为加上时间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我们国家所有节日都是以农历为主,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所以在中国,想要发展数字农业就一定要符合中国国情,也就是中国农业只有中国人才能够理解,只有中国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最终目标。

 

“未来账本”主要解决的是种植端生产者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即丰产但是不能丰收。丰产意味着今年的农产品产量剧增,但价格守不住,另外有些时候产量下降但价格依然偏高。总体来说,种植者的收益会非常不稳定。仅仅对前端种植进行科学化改造远远不够,还需要上游端的种植者真正有科学化的意识和需求,最终才能实现整个价值链条的重塑。

 

此外,在未来农业种植场景中,技术渗透改造农业不仅仅是单向的,不仅仅是技术有好处我就强推给你,强推给土地的经营者。同时要做价值链的反向连接,需要告诉农户用了科学化种植的方式对于产品收入、未来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或是科学化种植能够产生价值、形成闭环链条。“未来账本”不是一个技术,是整个技术下沉过程中的基础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做很多反向的连接。

 

麦飞科技在2019年12月发布了两项重要战略:首先是2020年,全国数字农业基地体系将会全线开放,并且单独设立资金,欢迎更多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基地体系中落地,借助已经建立好的实验基地吸引更多的技术资源,真正实现将技术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给农业创造更多价值。

 

另一项战略是联合农业农村部发起了数字农业示范村计划,将已经储备的数字农业技术,从种到收全流程灌输到业务省的示范村里,使“可计算的大米”不仅仅出现在示范农场中,还可以真正在农业生产场景中实现。通过这个价值链条将终端的价值追溯到所有的种植者,真正为种地的人创造价值,让他们体验到农业的简单、确定、可计算,这是麦飞科技的一个使命,希望未来能让这个使命成为现实,使农业价值不断升级创造。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