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丨ATTF2022

作者:黄泷健 2022-08-28 19:58

编者按: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8月24至26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举行。交易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承办,35斗为大会提供特邀媒体支持。


活动集中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和绿色低碳等领域,采取“政府指导、市场导向、企业主角、突出交易”的形式,搭建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打通技术创新场景、产业应用场景、商业运营场景,奉献一场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思维盛宴。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创新技术的应用始终是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变革和升级与创新技术变迁有着密切联系。资本市场也开始积极投入到农业创新创业及现代化改革中,给予农业科技企业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赋能。在技术引领和资本市场的驱动下,我们需要长远的眼光及广阔的视角及时观察产业动向及趋势,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落地和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

 

在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路亚洲(主持人)、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易中懿、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忠、江苏省常熟市市长秦猛、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总经理万毅、ID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翼翔以“汇聚创新要素、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进行圆桌讨论。本文根据分享速记整理。

 

圆桌2.jpg 

增加农业科技有效供给,助力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


路亚洲(产业联盟):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科研院所是供给者,从供给者的角度来说,您认为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或者您对市场、产业、资本有哪些期望和渴求?

 

路亚洲.jpg 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秘书长路亚洲(图1)

来源:大会提供

 

易中懿(江苏农科院):首先,有两个数据值得大家关注,一个是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二是江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到79%。当一个产业发展到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和70%的时候,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这个产业一定是靠技术驱动,从原来的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由支撑向引领转型。这两个转型,我认为是我们关注农业、投资农业乃至于发展农业科技的底层逻辑。

 

其次,现在的农业产业形态发生根本变化,不是原来的种植、养殖。现在的技术变化,不是原来简单的生物技术解决农业问题,现在是现代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管理技术进入到农业。产业形态的变化和技术变化导致产业发展逻辑不同,对于企业而言,市场空间变大了,进入的意愿和动机更加强烈。比如农机,我国43%的土地是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还没有普及,这是一个亟需发力的短板赛道。

 

其实科学和技术是两个概念,科学就是科学,技术就是技术。从技术角度来讲,我觉得技术本身就是经济活动,它不是让高校、科研院所脱离产业、脱离经济这个环境自己搞内循环,而是技术变成一种可被交易的商品。从市场角度来讲,技术具有商品化属性,我们搞技术创新其实就是一种生产,它的产品就是技术,既然有商品化的属性就应该靠市场去解决。

 

第三,要搭建一些平台。让企业在前端就参与创新,这样有企业在前端参与创新过程的技术都得到了转化,这才是成果转移和转化。这类平台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优质资源到企业去,创新资源到企业去。所以技术转移转化,我觉得是系统工程,它确实对农业领域和其他领域的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易中懿.jpg

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易中懿(图2)

来源:大会提供

充分发挥市场导向创新优势,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路亚洲(产业联盟):深圳从过去的小渔村,没有资源、没有科技、没有人才,如何形成这样庞大的、持续不断地涌现新的市场创新主体的局面?

 

李忠(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深圳的发展历史不长,40年,但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深圳把当年的一个农产品交易会叫做“荔枝节”改为“高交会”,腾讯也就是在第一届高交会上拿到了500万的创业投资,然后孵化出现在这么一个伟大的企业。深圳现在管理人口有2200万,加上服务香港700多万人口,市场将近3000万人口,正是靠着巨大的需求拉动农业产品的提质增效。

 

通过这几年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五年计划,现在进入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提出要通过打造共生食品标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提出正品的概念,一是参照国家标准,二是通过设定标准倒逼企业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包括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冷链、仓储、分拨到市场销售等环节严格遵守,我们提供优质优价的政策环境,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当然,深圳科技创新的土壤也催生农业科技的服务业包括平台企业的发展,腾讯、大疆还有丰农控股等等都是典型的代表。应该说在这些创新土壤上有政府宽松的政策扶持、资金的投入,年轻人都愿意到这个充满激情的地方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忠.jpg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忠(图3)

来源:大会提供


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路亚洲(产业联盟):过去县委书记、县长、市长可能更加重视给我们能带来巨大GDP增长的产业,现在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常熟为什么这么重视农业科技?

 

秦猛(常熟市市长):“常熟”这个名字就来自于庄稼的连年成熟,所以叫“常熟”。以前的农业发展靠着资源禀赋,成就鱼米之乡。但是新时代的工业发展到今天怎么反哺农业,常熟在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常熟这么多年的探索中,得出三方面的经验。

 

第一方面,常熟是鱼米之乡,也是江南水乡。常熟有5千多条河,所以水稻种植一直是常熟的特色,常熟大米也非常有名。我们认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直重视种子的研发,常熟拥有从70年代到现在都是全国唯一的县级农科院所,在我们城市中心有1500多亩高标准试验田。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一直坚持水稻育种。从单季的粳稻培育出30多个品种,在全国推广7000多万亩,特别是太湖粳稻在全国推广3800多万亩。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特别是生物科技以及相关的技术人才具备的条件下,继续推动发展。

 

第二方面是成果转化。在常熟农业发展过程中打通两个通道:一是对接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目前我们和9所院校共同建40多个平台,和农业相关创新应用提供非常好的通道;二是打通科学技术最后一公里,建立科技成果的“超市”,不仅提供农产品,更重要是提供农业科技服务。

 

第三方面是我们整合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常熟建有全国第一批、江苏首家国家级的农科园,以农科园为核心,把粮食种植、水产养殖、蔬菜作为核心在推广;第二是重视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这些年常熟一直试行农业特派员和农业院校的定向培养,培养了500多名本科和大专农业技术人才。第三,常熟的装备制造,常熟所有的农业实现100%的机械化水平。这些要素整合起来,推动了常熟打造新时代的鱼米之乡。


秦猛.jpg

江苏省常熟市市长秦猛(图4)

来源:大会提供


发挥国有资本的政治性、人民性,推动资本市场关注农业科技

路亚洲(产业联盟):如何通过资本的手段带动农业科技的转型升级?

 

万毅(信达资本):信达资本是一家央企金融机构,首先在投资方面要突出金融政策性和人民性,我们是服务国家的大政方针,让投资能够满足人民需求。过去这段时间我们摸索出两个方式。

 

第一是我们和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成立子基金,投入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资本投资龙头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收益,同时由这些龙头企业作为牵引,我们在地方上又能够完成农业科技的落地,这就是我们设想中的非常好的两全其美地解决金融政策性、人民性和金融机构专业性破题的方法。

 

第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进步,金融的创新和科技创新是密不可分的。国内的科创板给现在很多农业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退出渠道。最近几年,我们也在突破性、颠覆性的技术领域做一些前瞻性的投资,和国内知名的VC机构共同以股权的形式直接投入,未来我们希望他们能够第一时间促进国内农业科技的发展,同时能够在科创板或者国内的新兴资本市场上获得收益。

 

万毅.jpg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总经理万毅(图5)

来源:大会提供


搭建好产业桥梁,推动创新企业和产业龙头深入合作

路亚洲(产业联盟):作为国际性的投资机构,为什么ID资本会在中国设立分部,而且专注于农业和食品赛道?

 

张翼翔(ID资本):新加坡的农业食品创新至少在亚太地区做到领先。很多跨国公司的总部都在新加坡,里面有很多是农业食品方面的跨国公司。我们创办“未来食品亚洲大会”的平台,很多是和新加坡政府合作的,他们给了很多支持。我发现新加坡有一个做得很好的地方就是怎么把科技创新的公司和产业结合起来,和大企业融合,然后政府如何支持。

 

但是对于产业的龙头企业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企业也有一个挑战,因为传统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动力,因为面临着行业的激烈竞争,管理层的重点是要么扩大规模,要么降本增效,要么针对行业的周期努力降成本、提效率。他们不太可能作为创新主力。

 

问题是我们最重要的创新是落实在行业内,所以就会出现一方面初创公司有创新动力,有创新因素,但是没有能力转化。另一方面,对大企业来讲有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他们很清楚要转型要革新,但是自己的企业很难去做。大企业有一个策略是防御性投资,与其期待创新企业不颠覆行业,还不如早点进行防御性投资。

 

研发性采购,很多跨国公司都做。不要觉得做研发性采购很吃亏,从投入角度来讲,因为投入比别人大,其他人是坐享其成。但是换个角度,如果研发性采购是采购有潜力的初创型公司,再结合产业资本去做投资,比传统企业更有优势。因为你通过研发性采购验证,所以你有机会更早地接近创新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是优势,就是大企业自身的创新投入转变为研发性采购,更加灵活地融入产业创新。

 

有远见的企业家、从事创始孵化的投资人,跨界的人才团队能够助力初创公司和产业龙头企业融合,推动创新落地,ID资本所做的就是搭建好产业桥梁,推动创新企业和产业龙头深入合作。

 

张翼翔.jpg

ID资本董事总经理张翼翔(图6)

来源:大会提供

 

路亚洲(产业联盟):谢谢今天5位嘉宾的分享,大家从政府、科研院所、区域政府、央企基金的角度以及国际资本角度,谈了如何营造更加适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环境。创新环境需要政府的指引,也需要科研单位的努力,也需要区域政府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今天的圆桌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